我国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方兴未艾——北美国家肉牛养殖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6-21
随着现代饮食观念的变化,牛肉成为健康消费的代表,叠加2018年非洲猪瘟后,猪肉价格暴涨导致牛肉抢占部分市场份额,肉牛产业开始进入扩张期,养殖日趋规模化。据布瑞克数据,近3年肉牛饲养规模场数年出栏情况呈现明显“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年出栏数小于9头的散养户近三年年均下降率超过6%,年出栏数为10-49头的肉牛养殖场数虽然小幅增长,但多为兼并散养户或更小型养殖场后形成,本身并无大拓展。
1、肉牛规模化程度开始进一步加深
随着现代饮食观念的变化,牛肉成为健康消费的代表,叠加2018年非洲猪瘟后,猪肉价格暴涨导致牛肉抢占部分市场份额,肉牛产业开始进入扩张期,养殖日趋规模化。据布瑞克数据,近3年肉牛饲养规模场数年出栏情况呈现明显“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年出栏数小于9头的散养户近三年年均下降率超过6%,年出栏数为10-49头的肉牛养殖场数虽然小幅增长,但多为兼并散养户或更小型养殖场后形成,本身并无大拓展。中规模养殖场数近三年总体年均增幅接近10%,大型养殖场数虽然也有增加,但近三年年均增幅在3%-5%左右,小于中型养殖场拓展速度。肉牛产业规模化程度开始进一步加深,小型养殖场在被淘汰,中型养殖场在快速扩张,大型养殖场虽在发展,但囿于行业发展限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未来5-10年或存在进一步发展可能。
2、肉牛规模化程度与国内其他成熟畜牧产业对比
国内较为成熟的畜禽产业为生猪和肉鸡。生猪方面,头部猪企频出,2021年牧原、温氏、正邦、双胞胎、新希望合计出栏9000万头,占全年总出栏数的17%,生猪养殖规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肉鸡方面,产业内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白羽肉鸡方面,圣农、益生、民和和仙坛四足鼎立,2021年春雪食品上市,成为第五家上市的白羽肉鸡相关企业。黄羽肉鸡方面,温氏领跑产业,湘佳、立华紧随其后。2020年我国肉鸡出栏量位居前五的企业合计出栏28.52亿羽。
从成本收益率看,产业集中度与规模度越高,收益率越高。生猪方面,2020年大规模养殖的收益率比小规模养殖高8%左右;肉鸡方面,在小规模养殖出现亏损状态时,大规模养殖仍能保持20%的收益率。
但与此同时,肉牛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却一言难尽。科尔沁、皓月、秦宝牧业等企业仍在发展阶段,离产业头部企业仍有一段距离。目前已上市和挂牌新三板的相关企业经营数据没有亮眼表现,真正意义上的品牌龙头尚未出现。国内统计肉牛成本收益标准仍是按照散养标准统计,尚未形成规模化分类。
3、乘着政策和产业“东风”,加快产业规模化转型
从肉牛产业政策层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颁布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在肉牛方面将重点实现千亿产值打造目标,肉牛养殖业产值达到 9000 亿元。产业政策主要着重于转向补贴生产环节,涉及肉牛育种改良、规模化养殖升级、母畜存栏提升、非粮饲料资源利用等方面。
2022年后主要重点省份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区域开始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积极扩大肉牛生产规模,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养殖场,推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甚至部分省份提供对肉牛养殖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发行标准化牛舍建设专项债券,落实规模养殖户支持政策。
而牛肉消费2021年缺口高达300万吨,在需求远大于供给的市场现状下,肉牛产业将倒逼行业转型,实施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进行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提高牛肉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及养殖效益增加。同时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规模优势不仅能提高成本收益率,更能整合产业资源,提振行业活力,推动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缩短国内与国外的差距。
但由于牛繁育和育肥周期太长,叠加疫情不确定性因素及外部市场风险性因素,国内肉牛产业在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化收益的同时,也需注意行业风险,切忌过度布局。
一、美国肉牛养殖情况
美国牛肉生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是全球第一大牛肉生产国。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肉牛存栏量为9379.3万头,牛肉产量1235.7万吨,美国肉牛存栏和牛肉产量整体变化不大,2016-2020年肉牛存栏平均增长率为1.03%,牛肉产量平均增长率为2.8%。美国肉牛单产水平很高,主要是品种、饲养方式、出栏时间、科技水平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美国现代肉牛产业生产体系完整,种牛场、带犊母牛繁育场、架子牛饲养场、育肥场、屠宰场和销售等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分工,育肥场与商品犊牛生产、青年架子牛生产和包装、零售整合,形成了稳定的生产联盟。其中,种牛场选育种牛从源头保证牛肉质量,美国的种牛场不同于中国种牛的群选群育和人工授精,而是对每个品种层层筛选,选拔出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种牛进行配种,而母牛繁育场则多采用杂交育种方式。美国肉牛产业布局与草场、玉米、大豆种植紧密结合,东北部五大湖周围地区气候湿冷,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西部草原也多,饲草资源丰富,距离中北部密西西比河上游玉米、大豆主产区近,2021年美国玉米主力合约平均收盘价568.61美分/蒲式耳,折合约224美元/吨,大豆主力合约平均收盘价1351.88美分/蒲式耳,折合约532美元/吨,而2021年中国玉米主力合约平均收盘价2664.34元/吨,折合约411美元/吨,中国大豆主力合约平均收盘价5910.68元/吨,折合约912美元/吨,比较来看,美国饲料价格低廉。由于美国谷物饲料原料价格低,养殖谷饲肉牛情况普遍,因而美国牛肉品质优良,而且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生产成本也较低。
此外,美国牛肉生产销售全过程中美国肉牛协会和肉类出口协会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肉牛协会承担美国国内大部分肉牛生产协调、技术研发与指导、政府政策协调等多方面职责,肉类出口协会着重于牛肉产品的市场出口销售。
美国生产的牛肉90%用于供应国内消费,牛肉进出口量大体平衡,进出口数量都不小。美国牛肉大进大出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对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高档谷饲牛肉的同时,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进口大量低价草饲牛肉以满足国内汉堡、三明治、烤肉等低端牛肉消费需求。2003年年底,美国发现疯牛病病例后,全球多国对美国牛肉下达禁令,包括中国,2004年美国牛肉出口量锐减,其后缓慢恢复,2010年后美国牛肉出口基本恢复至2003年之前水平。美国牛肉进口则总体在100万吨左右波动。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牛肉出口量为156万吨,2017年美国牛肉重返中国市场,中国持续增长的牛肉消费需求使得中国也逐渐成为美国牛肉重要出口市场,目前美国牛肉出口约24%流向日本,约23%流向韩国,约19%流向中国。而美国牛肉进口来源国则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牛肉量占比总进口量的86.7%。
二、加拿大肉牛养殖情况
加拿大肉牛产业较为发达,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加拿大肉牛存栏量为1126.5万头,牛肉产量138.2万吨,近年加拿大肉牛存栏和牛肉产量持续增长,2016-2020年肉牛存栏平均增长率为-0.65%,牛肉产量平均增长率为6.42%。
与美国类似,加拿大肉牛养殖也包括种牛场、育犊母牛场、架子牛/育前牛养殖场和围栏育肥牛场。加拿大种牛场占养殖场比例大约是5-10%,饲养纯种母牛和公牛,纯种母牛繁殖多以人工授精为主;育犊母牛场与中国相似,以小型家庭牧场为主,养殖规模40-100头不等,但也有规模化商业育犊母牛场,规模在100-500头;架子牛养殖场与中国草原地区类似,牧草质量较高,多以放牧为主,由于越来越多育犊母牛场直接饲养到适合育肥体重,加拿大架子牛养殖场持续减少;围栏育肥场一般育肥3-6个月,每年出栏牛2-3批,年出栏肉牛在3-8万头。
加拿大牛肉进口量,2000-2004年加拿大牛肉进口持续下降,2004年受美国疯牛病影响牛肉进口下降至历史地位,2005年开始牛肉进口持续回升至2012年再度出现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出口方面,近年加拿大牛肉出口量维持在35-40万吨,2021加拿大牛肉约69%都出口至美国,美国仍是加拿大最大出口市场,但出口比例较此前2020年72.8%已有减少,而近年加拿大对墨西哥和亚洲市场牛肉出口量增加较明显。
相关新闻